鄂湘贛三省消費者組織聯合發布老年消費者權益守護指南:七大提示避陷阱,安心歡度重陽節

發布時間:2025-10-23 16:37 信息來源:


金秋登高,敬老情濃。重陽節前后,老年消費需求集中釋放,養生保健、旅游出行、養老理財等成為消費熱點。為守護廣大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,鄂湘贛三省消費者組織聯合發布消費提示,助力老年人安心消費、歡度重陽佳節。

一、保健養生需理性,警惕“神藥”誤導。老年消費者注重養生保健,但需謹記“保健食品不是藥品”,不能替代藥物治療疾病。購買保健食品應選擇正規商場、超市或藥店,認準產品包裝上的“藍帽子”標志和批準文號,切勿輕信“健康講座”“專家義診”等場合中夸大功效的宣傳,更不要盲目購買所謂“特效藥”“祖傳秘方”或價格虛高的“神藥”,謹防既損失錢財又延誤治療。

二、旅游出行選正規,謹防“低價”陷阱。登高賞秋、康養旅居備受青睞。報名前請查驗旅行社的《營業執照》和《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》,簽訂規范合同,明確交通、住宿、餐飲、保險、退費等條款,拒絕“零團費”“買保健品送旅游”等不合理低價團。購買當地高價值特產時,多思量必要性,多比較價格。行程中如被強制或誘導購物,可在返程30日內要求退貨退款。出行前將行程、導游、酒店信息告知家人,隨身攜帶應急藥品和家屬聯系方式。

三、養老理財要謹慎,守好“錢袋子”。重陽節期間,部分機構推出“養老理財”“老年專屬保險”“充值返利”等項目。辦理前請核實企業是否在民政、金融監管部門備案,仔細閱讀收益、期限、提前支取、風險揭示和爭議解決條款,拒絕“先交錢后簽合同”、向個人賬戶轉賬等不合理要求。警惕“保本保息”承諾,謹防非法集資,必要時及時報警。

四、線上購物多防范,遠離電信詐騙。微信、短視頻平臺常出現“重陽補貼限量搶”鏈接,請不點擊、不轉發,不泄露短信驗證碼和銀行卡密碼。收到陌生快遞“到付”,應保持警惕,先驗貨再付款,避免落入“中獎送禮品”“冒充客服退款”等圈套。使用手機銀行、第三方支付時,開通轉賬延遲到賬和交易提醒功能,發現異常立即凍結賬戶并報警。

五、不貪小利防損失,拒絕“免費”陷阱。一些商家常以“免費試用”“免費體驗”或低價促銷的方式吸引老年消費者以推銷產品或服務。老年人在面對這類“免費”誘惑時,應保持警惕,不要輕易透露個人信息,不要輕易做出購買決定。確定要購買時,仔細辨別商品的質量和真偽,核對包裝上的生產許可證號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等,不要盲目購買一些涉嫌虛假宣傳或“三無”的不合格商品,以免給自己帶來損失。

六、智能設備學使用,守護信息安全。老年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,學習智能手機、智能家電等設備的基本操作,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便利,家人與社會應給予耐心幫助。在掃碼支付、線上購物、網約車等服務時,要仔細核對金額與信息,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,不下載來源不明的APP。遇到操作困難,可向家人或現場工作人員求助,避免因操作失誤導致財產損失。

七、妥善留存憑證,依法理性維權。消費憑證是維權關鍵。節假日期間,無論消費金額大小,都要主動索取并保管好購物小票、發票、合同、門票、電子支付記錄等。若發生消費糾紛,及時與商家或交易平臺協商解決;協商不成時,可撥打12315或12345熱線、向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或直接向經營者所在地消費者組織、有關行政部門投訴舉報,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。

相關附件:
關聯文章: